中老年人足跟痛是什么原因?
发布日期:2021-05-17  16:53访问次数:字体:[ ]

很多人都有脚后跟疼的毛病,尤其是对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重体力劳动者、长期站立或行走的人,又或是长期穿高跟鞋的人来说,非常常见。


一般来说,足跟痛常表现为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休息后缓解,或运动后加重,症状易反复发作。


足跟痛的原因


中医学认为,“肾主腰脚”,足跟痛多与肝肾阴虚、局部血脉不通有关。


现代医学认为,足跟痛的原因主要有:


1.  中老年人多是因为局部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从而引发骨刺、骨膜炎、跖筋膜炎等;


2.  长时间行走、过度负重引起跖腱膜劳损;


3.  长期穿高跟鞋或外受风寒而引起的足跟脂肪纤维垫无菌性炎症。


如何缓解足后跟痛


当你出现脚后跟疼时,除了及时前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外,还可以采取下面的办法来缓解疼痛:



空蹬车、勤踮脚


经常做脚底蹬踏动作,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抗劳损的功能,减轻局部炎症。


尽量避免长期站立,长期行走,可以经常踮脚。踮脚有利于通畅足少阴肾经,肾经气血通则脚后跟可得到滋养,疼痛也就缓解了。



穿舒服的鞋


建议多穿软底鞋、“小坡跟”鞋,鞋跟高度在2~3厘米高为最佳,这样使全身重心前移,减少足跟部受压。



使用足跟垫、足弓垫


平足者且有足跟痛者,建议在久站、久行之前垫好足弓垫。


足弓垫在药店可以买到,年青人建议选购硬质足弓垫,中老年人建议选购软质足弓垫。


自制足弓垫需满足下列要求:软垫高度2~3厘米,并使内侧高外侧低,中央高前后侧逐渐变平,呈斜坡状。



勤踩毛巾


平坐在床上,膝盖伸直,然后拿一条毛巾绕过脚掌前端,二手分别握住毛巾二侧,向身体方向用力拉至足底筋膜有拉伸感为止;每次拉扯后停留10秒钟再放松,重复10次。


此动作可舒缓筋膜紧绷,增加筋膜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