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学到老 余姚一批古稀老人抱着琵琶去考级
发布日期:2020-10-26  09:39访问次数:字体:[ ]

在大家的印象中,参加艺术考级的大多是一些年幼的孩子,而如今考级已不单单是孩子们的专属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加入到考级大军之中。而且,老年人考级的目的更加单纯,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

近日,余姚市老年大学传来好消息,该校琵琶班13名学员,参加了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2020年暑期线上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全部以优异的成绩通过。

“空中课堂”建起来 闭门不出学才艺

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余姚市老年大学暂时无法开课。这些平均年龄将近70岁的学员,大部分人记忆力衰退,手指关节僵硬。学员们的学习时间也不充裕,有的需要照顾年老的父母、公婆,有的需要带年幼的孙辈。但出于对琵琶的喜爱,他们的学习热情始终高涨。学校暂时无法开课,学员们感觉生活中缺少了什么,一下子无所适从。停课期间,指导老师冯玲玲和班长商量后,决定利用班级群给大家上课。自从有了“空中课堂”,学员们就有了精神支柱,大家用线上课堂的新模式边学习边交流。今年上半年疫情比较严重时,学员们闭门不出,那时琵琶就是他们最好的陪伴,他们用音乐缓解焦虑情绪,日子过得充实又自在。

备考那段时间 学员们忘记了年龄

当冯玲玲在群里发布了一则关于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通知后,激发了学员们内心深处“拼一把”的斗志。受疫情影响,今年的考级采用了线上考级的方式,这对于老年学员来说着实不易,他们既要克服线上考试技术上的难点,还要克服无法跟老师面对面交流的困难。那段时间,学员们按照考试规则认真地录制考级视频,相互鼓励支持,在群里交流学习体会。一位学员告诉记者,自己从早晨开始,孜孜不倦地练习到深夜,有时候竟会忘记自己的年龄,像极了一个备考的小孩子。这段时间,停课不停教,指导老师冯玲玲凭借高超的技艺,通过观看学员的视频,不遗余力地对学员进行点评指导,使大家进步很快。

考级成功的背后还有不少感人的故事。为了帮助老年学员顺利考级,冯玲玲全家动员,为学员报名、交费、上传视频,忙得不亦乐乎。班长徐亚玲既要打理自家公司,又要照顾95岁病重的公公,特别是8月底她公公离世,正是录视频的关键时刻,她只能用晚上的时间苦练。七段《阳春白雪》既要把曲谱背出来,又要指法到位,其难度可想而知。由于缺少线上考试的经验,录制视频会紧张得忘了乐谱,手指也不听使唤了。但她没有气馁,有时练得手指酸痛也舍不得歇一歇,继续苦练。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有些住在乡镇的学员不惧炎热,转好几趟车专程赶到城区,当面请教冯玲玲考级事宜……

功夫不负有心人 老年学艺也精彩

截至8月底,市老年大学琵琶班参加此次社会艺术水平考试的13位学员,全部顺利录完视频,并上传到了考级平台。好消息传来,经过近三个月的不懈努力,这些学员全部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考试,这让大家极为振奋。据了解,老年大学琵琶班的学员几乎都是零基础学琵琶,对音乐的热爱让他们相聚在这所特别的学堂,用心弹奏出最美夕阳红。他们已经不止一次地获得了好成绩。去年,班上有11位学员考级(3-4级)成功,而今年又有13位学员顺利通过线上考级(4-5级)。

如今,“活到老,学到老”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有人说,老年朋友在老年大学学技能和才艺,拓展一下视野就差不多了,需要这样拼吗?这个问题,琵琶班的一位学员给出了答案。他说,考级对于老年朋友来说并非无关痛痒的事,班上有25名同学,一些同学因为家中有事或身体原因没能参加考试,他们都感到非常遗憾,年纪大了但大家的精气神和拼搏精神还在。他认为老年人参加考级不是为了一纸证书,很多时候是为了证明自己,考级的过程是一次自我磨炼,是意志和肢体的一次考验。宝剑锋利要经历千锤百炼,雄鹰搏击长空要经受风雨的洗礼,功夫不负有心人,老年学艺也精彩。

(杨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