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心中的桃花 愿做孩子成长“守护神”——记退休教师朱丽珍 | |||
| |||
她,九年义务查网吧,未成年人婉拒外; 她,牵肠挂肚外来生,六一献爱常态化。 她,总把孩子比桃花,园丁二度传佳话。 由全国老龄委主办的《中国老年报》在2012年8月28日刊登的一篇署名文章《老教师的新角色》,介绍了实验小学原副校长、退休教师朱丽珍认真履行文化市场“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职责,尽力做好教育、关心下一代的优秀事迹,在教育界引起了积极反响。她先后荣膺宁波市“教育关工之星”、宁波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宁波市“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先进个人和余姚市志愿服务先进个人、余姚市少先队事业功臣等多项称号和奖项。 孩子成长“守护神” 教师生涯有时尽,爱生情愫无绝期。朱丽珍虽然已经离开了讲台,却始终没有远离关心教育下一代的事业。2006年4月,她被市关工委、文广局聘为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当她手捧红面聘书时,脑海里立刻浮现起一名优秀少年上网成瘾而离家出走,一名花季少女沉迷上网被人拐骗的案例,心头为之怦然一动。她把未成年人比作桃花,虽然花红叶绿,但终究禁不起风吹雨打;未成年人虽然活泼可爱,但终究分不清真假善恶。她觉得网吧监督责任重大,便暗下决心要做好工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费一番心出一份力。 朱老师牵头组建义务监督队,带领7位老同志对辖区内13家城乡网吧进行巡访、检查,评比“五好网吧”。巡查采取分工和协作、定期和不定期、集中和分散、明查和暗访、监督和引导“五结合”方式。每季度,朱老师所带领的团队都要对所有网吧集体巡查1-2次;每月分散对网吧是否遵守互联网上网营业时间和过夜网友情况开展1-2次晨间检查;有时还会在晚上对网吧黄金时段营业状况进行突击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给业主严厉指出。朱老师还学会电脑,懂得网络,使监督更有底气。在她的有力监督下,该街道有5家无营业执照游戏机房被取缔。如今,未成年人进网吧的现象已基本被消除,市民称赞她和她的团队成了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守护神”。 在督查网吧过程中,朱老师自始至终坚持真心相待,真诚沟通。一次,她在一家网吧发现一名成年男子陪同小孩玩游戏,便立马上前询问,原来是父子俩在等班车,因时间尚早就进了网吧。她当场批评那个男子,“你这么做是在害孩子。”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劝导,男子承认了错误。又有一次,朱老师发现几个职高学生在网吧上网。她主动与业主进行沟通,指出“如果你的孩子上网吧,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染上网瘾,你有何感受?希望你能换位思考。”业主听了感同身受,当场表态接受批评。之后,这家网吧不再有未成年人进出。 朱老师做网吧督查并非一帆风顺。对网吧业主来说,既要执行规章,又想增加营业收入,往往处于两难境地,难免会对监督产生抵触。而这种抵触很多时候是因为几句话。一句话没说到,两句话没说透,三句话没说明白,误会和争执就来了。这种情况该怎么办?于是,朱老师争取以召开业主和监督员联席会议的方式和网吧业主们面对面地交换意见,消除隔阂。自2010年7月以来,这种会议已开过10余次,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除了要妥善处理好与业主的关系之外,朱老师还要安排好家务琐事。她每天要为照料孙女、孙子付出诸多精力,有时还要为获得家庭成员的支持做解释。八年如一日,她和她的团队发扬着不怕严寒酷暑、不怕业主非议、不怕家人抱怨的“三不怕”精神,任劳任怨,义无反顾,终于较好地完成了网吧义务监督的各项任务,使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的规定落到实处。 牵肠挂肚外来生 朱丽珍关心下一代,不仅面向社会,为净化网吧环境不辞辛劳,她还走进学校,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送去温暖。 梨洲城乡街道租住着来自安徽、江西等地的务工人员,他们的随迁子女分散在两所民工子弟学校和古路头等公办学校。朱老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生生活时常牵肠挂肚。朱老师想,他们的家长为建设新余姚作出了特殊贡献,他们也应当与本地学生一样,享受余姚“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尊严和温暖。正担任街道退教分会会长的朱老师与分会理事们一起学习关工委文件,不断凝聚关心下一代,尤其是关心外来生的共识。从2007年以来,每当“六一”儿童节期间,朱老师便制订计划、联系学校、落实人员和经费,带领全体理事前往民工子弟学校和外来生占比较大的几所公办小学进行节日慰问。她在会上报告余姚的经济发展和成就,肯定了民工学校艰苦办学和业绩,向学校师生提供了努力奋斗新要求,让外来生有了更多的获得感,真切体会到朱老师的深情厚意。 为了心中的桃花,朱丽珍退休后仍不减热情,离岗不离责任,为关心下一代发挥余热,在实现“智慧养老”中国梦的征程中勇往直前,取得佳绩。“梦若在,心就在。”正如歌曲《真心英雄》歌词所述,“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对歌曲,朱老师的解读比任何人都精准,感悟也自然真切得多。 (退教协会 殷光耀)
| |||